经典精彩的德育故事
2012-11-14 16:20:00   来源:   点击:

1、磨 难
导语:不足200字的短文,却包涵着极其丰富的哲理。只有辩正地看待磨难,才会有不同寻常的人生。
磨难是人生的另一颗太阳。 
历经一次磨难,就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如同月穿云层,光华照人。 
磨难使人生充满智慧。 
人生的命运是一尊雕像,磨难犹如一把锋利的雕刻刀,人是用这把刀来刻画命运的雕塑家。一尊美 
好雕像的诞生,需要经过磨难的洗礼,还需要雕塑家的坚毅与深沉。 
哲人说,空白的人生,才没有磨难。 
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难,同时,磨难也以它的冷峻和无情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与升华。
 
2、人生,挫折伴你行 
导语:
  当你读完下面这篇语言铿锵,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的散文诗以后,你还会因为挫折缠身而苦恼吗?是的,“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要知道“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你应该为遭遇挫折而倍感幸运。 
人生是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
挫折像雨,冰冷的雨点使你惊悸,促你清醒; 
挫折像风,它会鼓胀你已调整的风帆,使你乘风破浪,昼夜兼程,驶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像闪电,刹那间照彻大地,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挫折像分水岭,人生在世,烦恼如发,苦痛如海,挫折如林,不甘沉沦的奋进者不以挫折为羁绊…… 
在一次次挫折中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挫折像镜,可照出世态炎凉、冷暖人情; 
挫折像一把剑,它能斩断你不醒的梦,也能斩断你彷徨的心; 
挫折像一支歌,它能唱出你“大江东去”的豪情,也能唱出你“晓风残月”的悲愤凄清; 
挫折像一双手,将攀岩的勇士拉上希望的峰顶,也能将懦弱者推下绝望的深渊。 
挫折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挫折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选择; 
挫折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责任; 
挫折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挑战; 
挫折是一种知足,也是一种追求; 
挫折是一种厌世,也是一种觉悟; 
挫折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丰收; 
挫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确认; 
挫折是一种愚蠢,也是一种成熟; 
挫折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再生。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3、谁是 最 快 乐 的 人 
导语: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作,就会使人快乐。有人曾给患忧郁症的病人开过一个处方,让他每天想着法子工作,想着法子如何使他人欢喜,结果病人在14天内就痊愈了。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就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始终保持童心,并懂得自得其乐。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酬,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乐。 
  有一样东西可以让你获得你想要的一切:和谐的人缘、美满的家庭、满意的工作。这就是快乐。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编辑们从应征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4个最佳答案:①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②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③为婴儿洗澡的母亲;④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4、中国民工为何瞧不起穷国人 
导语:
  世界真是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看完下面的报道,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民工瞧不起穷国人,这个现象让人感到奇怪,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下面的分析也很深刻,也值得我们思考。青年朋友们,我们一旦走出国门,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需要我们用行动做出正确的回答。
  据报道,近来,在国外发生了多起作为劳务出口或援外的中国民工在当地闹事的事件。2002年7月9日,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斐济首都苏瓦,中国援外民工和斐济警察对打,造成10余名民工受伤;2002年上半年,在约旦、毛里求斯、蒙古等国,也都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新闻稿的作者在列举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时写下了这样一条:“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一些经济水平比中国差的地区,中国民工看不起当地人。一些中国人在发达国家被人歧视,却心甘情愿低三下四;到了发展国家又瞧不起当地人。”这是一个很意外的新闻。 
  “嫌贫爱富”、“欺软怕硬”、“恃强凌弱”,是对中国人长期拥有这种心理的文字记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那要归罪于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在那个长期封闭的、没有民主、自由等公民权力的时代,无条件的服从是人们首要的活命法则,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摆脱因此而产生的委屈、压抑和愤怒呢?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当官做老爷,握上一定的权力,尽快致富。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他就会用手中的权力和能量转嫁自己的压抑和愤怒感—即采用压抑、践踏下层人的办法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他们的内心里缺少同情弱者这个概念,没有正常的心态和恒定的快乐,始终处在受压抑的痛苦和压抑别人的幸灾乐祸这两个极端上。在目前以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世界潮流中,这种心态不但影响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也会影响我国和其他民族的相互了解、尊重和经贸往来。 
 5、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导语:摘自1987年第七期《青年文摘》,作者是田地 。这首散文诗以比拟的笔法生动地揭示了人的概念,人应该具有的精神 。读后,请想一想,应该做怎样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脊梁、信念?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 
乔木总是高大的,粗壮的,但不一定都很挺直,都很坚韧。灌木总是低矮的,纤细的,但不一定都 
很弯曲,都很柔弱。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人的脊梁支起人的头颅。树也有脊梁——树的脊梁是树的主干。 
有的乔木,遭受意外的、突然的一阵狂飙,一场冰雹,竟然会折断;有的灌木,历经摇撼颠簸、淋 
注倾泻,反倒更加葱茏。 
树的主干是树的信念。人的脊梁是人的信念。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如果树的信念是树的主干,那么,信仰就是它的根,信心就是它的伸向阳光、迎向风雨的枝。 
信念不是华丽的、响亮的辞藻。信念只能在朴素的、塌实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坚定的信念迟早会开花。健康的花朵终究会结果实。成熟的果实必定会孕育核或籽…… 
有了信念,枯木逢春会萌发新的枝干。有了信念,落叶树越冬会重绿。有了信念,灌木不再匍匐在地。有了信念,苗木将长成大树。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树的信念来自撑一片绿荫,酿造氧气…… 
人的信念是由于伟大的事业,由于振兴中华,由于科学民主,由于文明,由于人民,由于子孙万代—为了幸福。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树不能没有主干,人不能没有脊梁。 
啊,信念—压不弯的脊梁,压不弯的树干。锲而不舍,自强不息。 
啊,信念—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是森林。我们的森林会向无垠扩展。
 6、时 钟 
导语:
  高尔基发表于1896年间的这篇散文,仅有短短的400来字,而所阐述的道理却是非常深刻的,论述中处处闪烁出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它的议论同抒情有机结合,深刻的见解是借充满热情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因此它在理智与情感两方面都对我们有激励作用。给人,尤其是给青少年的启示也是巨大的。他以睿智的思考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要让自己的一生灿烂辉煌。“追求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目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里必定会有许多顶顶美好的时刻。”文章结尾的话说得多么好啊!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这个至理箴言吧! 
  滴答! 
  滴答! 
  倘若您深入地思索一下,您在时间的无限运动中是个什么角色的话,您将会由于意识到自己是那样无足轻重而十分沮丧。这种认识定会使您感到屈辱!也定会激发您的自尊,从而仇视把您贬低的生活,而您一定将会与它斗争。为了什么而斗争呢?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授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从那时起,人便开始不自觉地、本能地追求着美好的事物,目标越来越高!让这种追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吧,让人们懂得,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不要埋怨自己力量的菲薄吧,什么也不要埋怨。您的牢骚可能给您的唯一东西只是精神贫乏者的怜悯和施舍。所有的人都很不幸,但是最不幸的是那些用不幸来装饰自己的人。就是这些人最希望别人关心他,而同时又最不值得别人关心。追求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目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里必定会有许多顶顶美好的时刻!
 7、时 间 
导语:
  人们珍惜时间,重视时间,讴歌时间……谁都想做时间的主人。可是,在实际上,人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耗费时间,过后又特别懊悔。而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否有所作为,对时间的态度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南斯拉夫的伍里凯维奇的这篇散文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强调了时间的意义,而“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应该说是文章的主题。 
  我从母亲那儿学会如何工作,曾憎恶懒惰。她常说:“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她还常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时间就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别荒废它吧……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 
  时间!然而,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我们诞生,我们活着,我们死去,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按时发生的,仿佛时间是某种巨大、崇高、宽广和深邃的东西;仿佛它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天体,包容着一切发光的世界,包含着生命和死亡,而这个地球像是蓝色的大海,无数的鱼在其中相聚相依,同泳同游。我们把已经做过的一切叫做过去;把正在做的一切叫做现在;而我们将要或试图去做的一切则称之为未来。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我们身内,不在我们身外。过去了的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现在正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而将要来的则包容在我们的希望和期待之中。 
  我们总是在期待着什么;我们的生命就是在期待中耗费掉了;我要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期待。我们认为某个时刻将会到来,而且一定会到来,那时我们的期待将会实现。在某种情况下,满足和实现我们的希望似乎依赖于时间。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坚定地相信并且确认,时间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并不能使它缩短或延长。 
  我们把时间分为时代、世纪、年代,并给这些虚构的划分取上名字,把它们看作是某种真实的存在它们自身之内并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某种东西。我们相信我们真正量度了时间,而实际上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不存在什么东西;在我们的书籍之外也不存在什么东西,在书中我们写下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谬见和我们的空虚的言辞。时间在其自身中什么也不是;它不是实在,不是实体,而是人们的思想、观众,书中的一词,石头上的一道刻痕。 
  亲爱的死去的母亲,当你说:“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或许你说出的是一个巨大的真理,或许你的朴素的思想所要表达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父亲!一个人在他的民族中是个伟人,在上帝面前也是正直的,他也许会这样祈祷:“教我们计算我们的日子吧,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使我们的心灵专注于寻求智慧。” 
  我注意到天才和头脑简单的人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都能够显示真理:前者通过理性的力量得到它,后者则通过他们的心和爱。庸人并不是真正的人。
 8、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 
导语:
  富有的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值得我们深思。其实,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一辈子的时光。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光的过程。一个人的一生中,有的人需要地位,于是就用自己的时光去换取权利;有的人需要财富,于是就用自己拥有的时光去换取金钱;有的人追求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逸中从容不迫地度过自己的时日。青年朋友,你打算怎样支配自己所拥有的时光呢?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管理的国家,在那里,婴儿一降生,医院就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查看他是这个国家的第几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开始在户籍卡上输入这个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用的都是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1998年,南美的一个黑客通过互联网侵入瑞士的户籍网络,他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后,开始填写有关的表格。在填写“财产”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3•6万瑞士法郎。这个黑客在确认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之后,关掉了机器。他以为几年后作为瑞士人的亲属,进入瑞士将不成问题。然而不到3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他们的国家多了一位假居民。 
  查处这个假居民的并非瑞士的户籍管理人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为自己的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在“财产”栏填3•6万瑞士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的瑞士人都知道在为孩子填写所拥有的财产时,填写的都是“时间”二字。他们认为,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所拥有的财富,除了“时间”以外,在不会有其他的东西。 
  理所当然,这位做了三天瑞士人的假居民在被查出之后就被抹掉了。
 9、守 住 自 己 
导语:
  在现实生活中,常可以看见许多人埋首于求这求那,总以为拥有得越多越好,总以为灯越红酒越绿越惬意。他们把追求物欲当作最大的满足,把安逸当作最大的幸福。他们在躁动不安中,忘却了远大的理想,忘却了心中的目标。守不住自己是人生的悲剧,更是青春的悲歌。 
  守住自己,譬如守住一方麦田,一本好书,抑或一面飘扬在我们心中的旗帜。 
  因为四周纷纷扬扬的铜钱雨,我们曾经把手伸出去老远,来不及收回的双手却因此失去了出击的力量;因为空中闪闪烁烁的繁华美景,我们的目光变得游离和散漫,我们的双脚也正在远离我们脚下平朴而坚实的土地……
  赶上一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只要我们攥紧拳头,世界就在我们手心攥着。不幸的是,年轻的我们在过分追求人生自我价值体现的同时,又错误地选择了急功近利。茫茫人流中,随处可见的是浮躁不安的忧烦和力不从心的疲惫! 
  不经意地,我们就失落了一颗平常心。 
  既然执著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营养,我们为何不去守住那份执著? 
  既然淡泊是一种大音稀声的境界,我们为何不去守住那份淡泊? 
  既然清爽是一种青松傲雪的风骨,我们为何不去守住一身清爽? 
  流动的生命是鲜活的。守住自己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不思进取。只是,在我们躁动着背起行囊的时候,别忘了检查自己是否备足了干粮。 
  因为,苦涩的是青橄榄,断折的是嫩翅膀。 
  守住自己,如海边的望夫石守望忠贞不渝的爱情; 
  守住自己,如街旁的梧桐树坚守默默无闻的岗位; 
守住自己,如带露的白玉兰守护冰清玉洁的生命。 
  青春年轮总是在投入和汲取中茁壮。让我们对自己说,守住自己。
 10、生 命 的 敌 人 
导语:
  R•罗兰,法国著名作家,一生著述丰富,广为传诵。重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等等。他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挖掘人生真谛的作家。在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诗中,他向读者揭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能够被杀死而不能被打败的,因此,在灾难面前要直面灾难,在不幸面前要直面不幸,“战胜自私”,“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青年朋友们,我们应该将这篇散文诗放在书桌旁,时时诵读,牢牢记在心中,作为战胜“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战胜自私的助手。 
  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上最大的罪过。即便在各种各样的灾难面前,也决不能走这条路。 
  人生是场无休止的激烈搏斗。要作一个真正的人,就得随时准备面对无形的敌人,面对存在于自己身上能致你于死地的那股力量,面对那乱人心志引你走向堕落和毁灭的糊涂念头。 
  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之泉变得浑浊和涸竭。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吧!
 11、比尔•盖茨的自我实现之路 
导语:
  有的人把挣钱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于是在挣了数额可观的钱以后会变得不知所措起来—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这样和一堆钞票画等号了吗?而比尔•盖茨却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捐出所拥有的1000多亿美元财产,帮助全球遭受爱滋病和疟疾困扰的病人,只留给他的孩子每人1000万美元。尽管留给孩子的已经是让人咋舌的天文数字,但毕竟只是他全部财产的零头,而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几都将捐献出去,以至《财富》杂志这样评价他:“盖茨根本就没有掉进钱眼不能自拔。他已经说了,他打算把自己的财富赠送给世人。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捐助了170亿美元(当时的金额)的盖茨夫妇基金会,不仅是全美实力最雄厚的基金会,也是全世界所有基金会望尘莫及。他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人物之一。”盖茨明白,自己不是救世主,他只想在穷富之间的鸿沟上搭建一座“桥梁”。但是他却能昭示世人,一个人能够攀登到多高的山峰。《比尔•盖茨的自我实现之路》一文的作者是美国的莫克和李群。 
  稳坐世界富豪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的盖茨,发了大财之后怎么花钱,有很多人替他操心。他并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出差不坐头等舱,平时不开豪华车。常常身穿T恤衫、背一个双肩包,出现在微软帝国在某个国家的总部。他之所以拼命工作,挣到天文数字那么多的钱,除了让他从思维中享受到极大乐趣外,另一个动机,就是用挣更多的钱来证明自己的本事。他可没有想到,花钱也要本事,正如他后来有一次很感慨地说:“有效地花钱与起初挣到这笔钱相比,几乎是同等困难。” 
  花钱还不容易,不外乎消费和投资吧?可盖茨花钱,高就高在:他大把大把地将钱花在捐献上。 
  盖茨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颤:这个世界实在有太多的溃疡,贫困的阴影在遍及全球的许多国家里蔓延,盖茨感慨之余扪心自问:“我能干什么?”老盖茨对儿子说,应该建立基金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慈善工作。比尔•盖茨欣然应诺,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基金会最初的重点是向学校和图书馆赠送电脑,并在纪念盖茨母亲逝世一周年时,捐赠给华盛顿大学1000万美元,建立玛丽•盖茨奖学金;又捐献了100万美元给西雅图的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1998年以后,基金会的重点转向卫生保健领域。几年来盖茨不断地向他的基金会以及其他慈善机构大掏腰包:1999年,捐出50亿美元——那年他的财富总额是850亿美元,他捐出了十七分之一;2000年,捐出20亿美元…… 
   2001年1月,他们将原来重点是改善全球卫生保健状况的盖茨基金会,以及侧重普及现代科技的盖茨学习基金会这两个机构,合并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简称“盖茨夫妇基金会”)。资金总额达到242亿美元,成为当今世界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非营利性慈善机构。这个坐落在西雅图联合湖湖畔一幢旧建筑里的基金会,业务分布于四个领域:一,全球保健;二,教育;三,图书馆和使用公共信息;四,美国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的发展。其中“全球保健”是盖茨夫妇基金会投入金钱和人力最多的项目,最能体现他们的初衷,它基于这样的信念:非洲儿童死亡具有的悲剧色彩并不少于美洲儿童的死亡。 
  从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的一年之间,盖茨夫妇基金会的捐款项目多达60个,捐款总额高达14•4美元,比美国政府还多出了3亿美元。据美国《慈善记事》半月刊2002年年初公布的资料,受经济困难、股市崩盘等因素影响,2001年美国私人慈善捐献总金额为46亿美元,比上一年110亿美元减少了一半多,但在美国前10名最大数额私人捐献名单中,盖茨仍然高居榜首。
 12、我 的“她” 
导语:
  契诃夫是俄国的著名作家,擅长于短篇小说的创作,以幽默见长。《我的“她”》以诙谐的文笔,独特的构思,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了懒惰的危害。于忍俊不禁的笑声中给人以深刻的教诲。青年朋友们,认真读一读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思考思考她给我们的启示,用实际行动驱走“她”吧! 
  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出生早。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一生中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御。她日夜都不离开我,我也没有打算立刻离开她,因此,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牢固的……但是,年轻的女读者,请不要忌妒……这种令人感动的关系给我带来的只是不幸。首先,我的“她”日夜不离开我,不让我干活,“她”妨碍我读书、写字、散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我写这几行时,“她”就不断地推我的胳膊,[像古代的克利奥佩特对待安东尼(克利奥佩特是公元前51—30年希腊文化末期的最后一个女皇,安东尼是其丈夫)一样总在诱惑我上床。其次,“她”像法国的妓女一样毁坏了我。]我为“她”,为“她”对我的依恋而牺牲了一切:前程、荣誉、舒适……多亏“她”的关心,我穿的是破旧衣服,住的是旅馆的便宜房间,吃的是粗茶淡饭,用的是掺过水的墨水。“她”吞没所有的一切,真是贪得无厌!我恨“她”,鄙视“她”……我早就该同“她”离婚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离掉,我这并不是因为莫斯科的律师要收四千卢布的离婚手续费……我们暂时还没有孩子……您想知道“她”的名字吗?请您听着……这个名字富有诗意,与莉利娅、廖利娅和奈利娅(俄语“懒惰”一词的发音与这几个名字的发音相似)相似…… 
  “她”叫懒惰!
 13、被活活饿死的毛毛虫 
导语:
  这个实验告诫世人:一定不要受定势的桎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模式,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在法国,一位名叫法伯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 
  法伯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盘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种虫天生有一种“跟随”的习性,因此只见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缘一圈又一圈地爬行。时间慢慢地过去了,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兜着圈子。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筋疲力尽,结果全都死去了。
  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稍为与众不同,它们就能够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14、心 灵 上 的 舒 展 
导语:怎样才能驱逐时时都会产生的烦恼,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舒展?这肯定是我们经常想到的问题,而下面的文章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自己想望得太多。想望不是坏事,但想望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达到,则会构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 
  对那些太急于求好,或急于求功的人们来说,他们需要学会一份心灵上的舒展。这种心灵上的舒展是让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轻松些。不要巴望得太高,不要过分地求全苛刻。固然,在正常的情形之下,我们都要求自己上进,要求自己做事要精确、要成功、要胜利、要超然;但是在这一切要求之上,还必须有另一种要求来使它平衡。这要求便是使自己“量力而为”,要“轻松平淡”。 
  一个人的智力、体力、领悟力与适应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范围,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一路领先,胜过所有的人。我们必须承认有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之处,必须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我们达不到自己所要求的目标时,除去准备继续努力之外,还必须对自己能存几分原谅…… 
  对一个过于求全的人来说,他如想真正得到成功,必须首先让自己学会几分平淡,否则单是那种急于求功的紧张焦虑,就会使他的精神无益的消耗,以致一事无成。 
  世上真正成功的人,常能举轻若重,履险若夷、临危不乱。这是一份定力,也是一种智慧和胸襟。 
  凡事在于自己尽力而为,只要自己已经尽力,成功与否,或是否胜过别人,那就不是自己的力量所可操纵,多去忧虑反而分散了自己的精神与心力,削弱了成功的可能性。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名言不但是我们做事为人的一个守则,也更是应付得失问题时的最佳箴言,同时也是一项真正帮助我们达到成功目的的信条。因为我们在耕耘时,如果分心去巴望收获,或因急于收获而不耐烦去脚踏实地地耕耘,都足以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步骤,而减少或失去了应得的收获。 
  个人的成就与竞争时的得胜,固然是值得快乐的事,但假如一个人处处想得胜,要争强,则不但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反而充满了惟恐被别人超越的苦恼。…… 
  聪明勤奋和平淡轻松是成功的两翼,缺少其一,都将使你不能成功。 
 15、魔 鬼 城 的 秘 密 
导语:魔鬼城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在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又是为什么那位希腊哲学家却能完好无缺地走出来?原来谜底是哲学家留下的那句话:“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告诫人们一定要诚实,不要被贪欲迷住心窍,这应该是这个故事的主旨吧!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史书记载,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外地人是位阿拉伯商人,他想贩些银器回去,结果被一个带路的小孩骗走了脚上正穿着的一双皮靴。还有一个来自大马士革的旅行者,他想到帝王谷去探宝。进城不到一刻钟,就被一个吉卜赛人连钱带行李骗了个精光。据传,印度一位道行最高的巫师漫游至此,也没逃出被骗的厄运,身上唯一的一件东西——铜蛇管,被一个哑巴骗走。 
  对于魔鬼城之迷,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迪拉玛是狮子、水牛、天狼三个星座在地球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进这里头脑都要失灵;也有的说,是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在起作用,他说:“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在这个入口处,他在用“让你破财”的方式,仁慈地提醒你不要走进帝王谷。 
  然而,自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来到这里,这些说法就被动摇了。因为作为外地人,他在城里住了一年,不仅头脑和原来一样清晰,而且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件都没丢。有个罗马商人得知后很兴奋。他想,一个能清醒地走出迪拉玛的人,一定是破解了法老咒语的人。……罗马商人决定去拜访那位希腊哲学家。他随自己的商队来到希腊,可惜那位哲学家已经去世5年了。希腊人告诉他,哲学家临终前曾在摩西神庙的石壁上留下了一句话。那句话是哲学家从迪拉玛漫游归来后写上去的。于是商人来到神庙,凝视着哲学家留下的话,禁不住喃喃自语:说得多好啊!说得多好啊!然后匍匐在地,表示对哲学家的敬意。 
   2300年后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迦勒底山脚下挖出7个巨大的石碑。其中的一块刻着这么一行字:“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这句话,正是那位哲学家留下的。
 16、不 靠 幻 想 靠 奋 斗 
导语:中国第二届科学奖获得者王选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说出下面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事业获得成功靠什么?学习获得成功靠什么?一生获得成功靠什么?人们或许有许许多多的答案,但是王选所讲的“不靠幻想靠奋斗”应该是最正确的解释。不管人们用什么词汇,但是奋斗应该是成功二字的精髓。青年朋友们,人生在世,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想摘取丰硕的果实?那么,就让我们像王选院士所希望的那样,抛却幻想,努力奋斗吧!
  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衡量的标志,不仅在于分数的高低,重要的要看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体现在多方面。年轻人一定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现在有些二三十岁的青年很浮躁,不愿做脚踏实地的努力,有的以为靠炒股就可以赚几千万美金,说30岁就可以退休了。其实,他们想得太简单,他们不懂高科技的积累是长期的。有人只看到比尔•盖茨的财富,不知道他青年时期受的磨难,他从13岁一直拼搏到30岁,苦苦奋斗17年。为了事业的成功,他经常连续工作,疲劳了就睡在地板上。 
  一个人取得成就,要付出很多代价的。王选的创业过程也是与艰苦相伴的。1958年大学毕业后到1962年的几年间,正是王选搞计算机的最初阶段。60年代初期我国经受自然灾害,王选搞科研每天到深夜,晚上也就只能喝三小碗稀粥。到中年后,王选在18年科研奋斗过程中没休过假期,大年初一都在做实验。“文革”前每天工作在13个小时以上。科研切忌急功近利。那种幻想着有朝一日不经艰苦努力就能一举成名,或者一夜之间就成为百万富翁的想法,是没有可行性的。……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像前辈那样刻苦、扎实,耐得住寂寞……
 17、找回属于你自己的快乐 

导语:
  这篇散文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安德鲁•马修斯,他以谈心的形式,开导人们要 
笑对人生,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当我们对生活不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坠入了欲望和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之渊。对生活,我们不再心存感激,取而代之的是失意、沮丧、愤恨、埋怨……不管生活赐予我们多少,我们总不知足,我们的心灵,因此丧失了永久的宁静,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快乐。不少人甚至因内心失衡而走上报复生活的邪恶之路。懂得知足,学会感激生活一死一缕的给予,我们的心灵才能安享宁静的幸福与快乐。 

  你有没有期望过你的钱可以多一点儿?考试过得轻松一点儿?或者你的父母是其他人?你是不是觉得没人了解?—恭喜你,你即将变得很快乐! 
……你或许会问:有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有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是的,比如,你根本没有可能换自己的父母,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可是,这又算什么呢?上帝给你的一切都有它的道理,你在一方面欠缺,这或许会促进你在其他方面超人一等。你不是有钱人的后代,或许是有钱人的祖先。 
  我的朋友约翰•福佩天生没有手臂,但他获得了传播学硕士学位,还到世界各地的公司脱Q萁病K永床换嵛剩骸拔裁次姨焐兔挥惺直郏俊彼晃首约海骸拔以趺慈タ朔兀俊彼心阌檬肿龅氖虑椤崂硗贩ⅰ⒌闱
 ⒖⒖拧加媒爬醋觥S朐己驳街泄凸莩苑故且患腥さ氖隆5逼渌擞玫恫娉苑埂侨衔每曜邮翟谔蚜恕己踩幢硌菟囊涣骺曜蛹记桑沂怯媒胖骸T己菜担骸拔医邮芪易约骸C挥辛苏庑┨粽剑揖筒换岢晌裉斓奈摇!蔽抟桑强炖值摹?p>
……其实,经济和一个人的快乐程度确实有关,但这不是唯一的。想想看,你现在挣的钱可能是以前的两倍,但是你的快乐程度也许并没有以前的两倍。我觉得,金钱只能够支付你最基本的用度就可以了。比如衣食住行。如果你连这最基本的钱都挣不到,那就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了,问题一定出在你的身上。 
  事实上,一切关于不快乐的追问都是有意义的。这表明我们有向上的精神。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或许你会觉得今天的不快乐会换来明天的快乐,因此,你宁肯在不快乐中日日消磨,这是错误的!快乐应该就在当下!你所要关注的是怎么样把你每天的24小时过好。只要你有这样的信念,一定会赢得源源不断的快乐。相反,如果你想得过多,你的包袱就太沉重了。如果你总是担心你未来的生活,你生命里就有不能承受之重了。
 18、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 

导语:我们常说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怎么去做——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就是了。 

  这是一则同法国著名画家柯罗有关的逸事:有位年轻画家很仰慕柯罗,一天,他拿自己的得意之作请大师赐教,柯罗耐心地挑出了画中的几处缺陷,年轻画家很是感激地说:“等明天,我一定按您指教的去改。”柯罗激动地说:“为什么不是今天?要是你今晚死了呢?” 
  诚然,除非有什么天灾人祸,年轻画家是不会在半夜猝死的。其实,柯罗的话,正好代表了这样一种处世哲学: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说的杰出代表还有一个巴尔扎克。这里有一份巴尔扎克的时间表: 
800——17:00出吃饭外,修改校对作品清样; 
1700——20:00晚餐之后外出处理出版事务,或走访一位贵夫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 
2000——0:00就寝; 
000——8:00写作。 
  这就是那位只活了51岁、身高不足1米60、每天只睡4小时的作家;这就是那位演绎了《人间喜剧》的文学巨匠! 
  如果不是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如果不是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历史岂会给那个矮子那么高的定位。
 19、人生最大的需要是什么 

导语:
  人生最大的需要是什么?不是金钱、地位、美女、香车乃至一切身外之物,而是被需要。这是我们的快乐之源。需要是一种索取,被需要是一种忘我的付出和满足,它使我们在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常常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为人处事中,我们尽管大量地给他人以鼓励、帮助、掌声,而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减少的,反而是我们给别人的越多,自己的得到的就越多。许多人被我们铭记在心,就是因为他们奉行了“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这一原则。 

  从前,在迪河河畔住着一位磨坊主,他是英格兰最快活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生活虽然很难,但他每天忘不了像云雀一样欢快地唱歌。他乐于助人,他的欢乐带动了整个农场,以至于人们能从很远的地方听到从村子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这一带的人遇到烦恼总喜欢以他的愉快方式来调节自己的生活。 
  这个消息传到国王耳朵里,国王想,一个贫贱的农民怎么会有那么多快乐呢?他生活贫穷需要财富,他田地贫瘠需要良田,他生活忙碌需要轻松。国王决定去拜访这个磨坊主。 
  国王坐进磨坊后,就听到磨坊主在唱:“我不羡慕任何人,只要我有一把火我就会给别人一点热;我热爱劳动,我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我不需要别人的施舍;我要多快活就有多快活。”国王说:“我羡慕你,如果我能像你一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磨坊主说:“我肯定不换。你只知道需要别人,而从不考虑别人需要你做什么。我自食其力,因为我的妻子需要我照顾,我的孩子需要我关心,我的磨坊需要我经营,我的邻居需要我帮助。我爱他们,他们也很爱我。这使我很快乐。”国王说:“你还需要什么?”磨坊主说:“我希望别人更多地需要我。”国王说:“不要再说了。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这样,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20、李远 哲 的 补 丁 

  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与复旦大学生谈话时说:“……我在大学一年级时穿的一件衣服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有很多补丁,每个礼拜天我都要补几针。穿的袜子破了,就要把电灯泡摘下来,袜子套上去,自己补。确实,那时生活很清苦,但我们自得其乐:我想,吃得饱,有地方睡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大概会满意的……我要说,衣服是穿暖和的,而不一定要穿好的……如果你真是喜欢学问,想买本原版书,穿戴也就不可能在你的考虑之内了……我们应该羡慕一个人的能力与学识,不要羡慕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受。这样,生活就会好过多了。 
21、换个角度看世界 

Copyright(c) 2016 泰兴市元竹小学 主办
地址:泰兴市元竹镇致富西路3号 联系电话:0523-87886022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技术支持:泰兴市星火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