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兴市家校合作育人观摩现场会上介绍材料
2012-11-07 10:55:00   来源:   点击:

更新观念,创新模式,让家校互动更和谐
——元竹镇“家长学校送教到村”经验概述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学生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配合学校、教师做好学生的德育、智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家校互动、促进村校共建,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我们元竹镇中小学积极探索家长学校送教到村的新模式,开创家校合作育人的新局面,有效提高了家长学校的工作水平。
一、因地制宜,确立送教到村新思路。
1.现状分析。如何加强家校交流沟通,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把家长请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向家长群发短信,印发告家长书等形式来进行,但是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孩子托管给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繁重的农活、琐碎的家务,加上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学校定期对家长集中授课的难度增大,传统的家长学校授课模式显得单一僵化。相当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不会教育、不善教育,既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又给学校工作形成一定的阻力。因此,创新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2.精心调研。教育局毛华平局长来我镇调研时曾指出:现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但在精神上还需要脱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条件好了,期盼子女成龙成凤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然而苦于缺乏系统的家教知识,这样,农村家长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农村家长日益强烈的教子需求之间的矛盾凸现出来,提高家长素质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地区,家长分布较散,到校上课不方便,每次出席率较低。于是,我们镇中小学、社区教育中心会同各村委会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决定以“方便家长、提高效益”为原则,改变以往家长学校的办学思路。
3.明确思路。在市局指导下,由镇教育科牵头,广泛征求意见,我们挑选了区位适中、民风淳朴、设施良好的4个中心村设立教学点“送教到村”,坚持“农闲为主、农忙为辅;分散为主、集中为辅;家校结合、送教到村”的原则,利用农闲和双休日时间,借用相关村委会办公场地,适时地为家长和孩子进行培训。每次活动前我们都认真考虑采取什么形式吸引家长,除聆听讲座外,还展览孩子们的作业、组织学生表演,印发问卷调查,从而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发现孩子的特长兴趣,提高参与的的热情。
二、规范管理,确保送教到村有实效。
1.建立规章制度。为让家长学校办到村取得实效,我们在办学之初就完善和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提出了“六有”要求:即学校有牌子、有领导班子、有教学场地、有管理制度、有讲课教案、有工作档案。这些举措为家长学校送教到村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2.精心挑选教员。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年龄结构差异大,而且参听者多半是老人,培训他们使之喜闻乐见“入耳、入脑、入心”不容易,我们首先确保教学人员的素质。小学副校长王晓东、初中校长许建春和几位村支书多次带头主讲,讲课人员坚持说“三话”:说家乡话、说大白话、说贴心话。家乡话交流显得亲切;大白话以事说理,讲身边人和事,不空洞说教;站在家长角度说贴心话,更能让家长信服。
3.明确培训主题。做衣要量体裁衣,看病要对症下药,培训要因需而为。每学期培训主题的确定,我们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充分调查了解家长“所想”、“所需”基础上确定。我们主要向家长宣传学校办学思路,说明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培育学生成才固然重要,但培育学生成人更加重要;围绕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如何认识“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耐挫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如何加强与教师的沟通等话题与家长进行交流。
4.及时交流反馈。每次授课后,我们要求班主任利用家访周进行回访,主要了解孩子在家生活、学习习惯有没有好转,帮助家长进行分析、寻找对策,进一步改进教育方法。六(1)班蒋云娜家长高兴地说:“家长学校办到我们的家门口太好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原来总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其实更重要的责任在我们家长啊。”
2011年我们先后在成庄、蒋堡、申庄、芮徐等村举行开班仪式,每个开班点活动都在三次以上。从开班情况看,家长参与率高,亲子关系进一步融洽,取得较好效果。教育局陈伟副局长等多位领导曾亲临开班仪式进行指导,泰兴电视台、泰兴日报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
三、多措并举,建立送教到村新机制。
1.做好开放咨询服务。小学、初中在学校办公室均设置咨询处,安排老师轮流值日,解答家长在家教方面的疑惑。为了让家校联系更方便快捷,帮助许多家长申请办理教育集团号,随时接待、接受家长咨询,使育人新观念逐渐被更多家长认同、接纳。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我镇中小学近年来广泛开展“争做美丽学生”“争做最美家长”“书香家庭”的评比、“亲子阅读”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孩子都以良好的言行彼此影响,促进家长与孩子共成长,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事实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支持,只有家校拧成一股绳,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3.建立“读书中心户”。按照“居住相邻、志趣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2009年起我们就在全镇13个行政村每村都设立了1—2个“读书中心户”,每“户”明确一名学生担任“户长”,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学校安排家住本村的老师负责指导检查。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他们主动捐书,常来“陪读”。因此,“中心户”也成了家长交流和阅读的地方,促进村风更和谐文明。这一特色在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中获了奖。
4.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我镇社区教育工作比较出色,多年来在泰州乃至省内都具享有一定美誉度。家长学校除了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我们还将邀请本地能工巧匠,适时邀请外地专家学者开设政策法规知识宣讲、现代网络技术应用、高效规模农业辅导等课程。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努力使家长学校成为富民强村的“助推器”。
针对每逢节假日留守孩子无人看管或在家的爷爷奶奶无力教育的现象,我们发挥“乡村少年宫”作用,根据孩子特长,安排学校老师作为志愿者进行音乐、美术、器乐等的培训,让家长在外安心打工。
家校互动在学校教育中日益彰显出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家长和师生成长的一支重要教育力量。今后,我们将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努力在培训形式上更贴近实际,在培训内容上更吸引家长,让家校合作育人发挥出更大效应。
Copyright(c) 2016 泰兴市元竹小学 主办
地址:泰兴市元竹镇致富西路3号 联系电话:0523-87886022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技术支持:泰兴市星火信息技术中心